【故事】中关村医院“援藏第一人”董馨:洁白的哈达寄深情
这是海淀·故事第825篇文章
在美丽海淀百姓宣讲团
有这样一个人:
她是2003年抗击非典
青年志愿者,
三进发烧门诊;
她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,
炎炎夏日在岗亭中服务;
2016年,她成为中关村医院
“援藏第一人”,
去到西藏拉萨市最贫困的当雄县,
在当地医院支援建设。
这个被很多人说
有点“傻”的女人,
拥有最纯粹的赤子之心。
让我们走近她,听听她的故事。
你去过西藏吗?在中关村医院放射科医生董馨的援藏随笔里,有西藏纯净的蓝天、巍峨的神山、澄碧的圣湖、盛开的格桑花。她也写了拉萨市最贫困的县——当雄,藏语意为“挑选的草场”。这个地方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,让她念念不忘。
同董馨聊起援藏的种种,诉说艰苦的部分被省的不能再省,填满的是各种和藏区人民生活在一起的小故事,温馨而暖人。在她心里仿佛有着一团永不燃尽的火,燎起满地勇敢,烧却苦难以后,换来心灵的涅槃。
美丽的西藏
援藏 · 一腔热血向边疆
提到那一年援藏的日子,董馨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,“我在那里学到了很多。”
初到藏区,虽然已经做好了各方面条件差的心里准备,董馨还是被狠狠地浇了一盆冷水,受援单位宿舍里竟然有很多的苍蝇和苍蝇卵,吓得她拖起行李箱哭着就跑了出去。还有语言和生活习惯的不同,也让她和当地人保持着一定的距离。
初到藏区,董馨的身体状况十分糟糕
可藏族同事对她却很友善,总是会温馨提醒她:“老师,这里虽然景色很美,但是不要离开驻地太远;老师,多带件衣服,这里昼夜温差大;老师,去纳木错圣湖旁边,不要大声呐喊;老师,不知道名字的花草,您一定不要触摸......”起初董馨只是随口答应,可慢慢的这些话语开始敲开她的心扉,她心中的那道屏障不经意间已经被藏族同事所融化。
藏族人民对医生是信任而尊敬的。“整个拉萨地区,全年医疗几乎零投诉”,董馨说。在医院长长的走廊里,无论有多少病人,他们都会安静有序地排队等候。有一次,董馨看到队伍中有个女人抱着孩子在喂奶,她怕孩子冻到,就和前面的人商量,能不能让那个女人先检查,排在前面的人纷纷表示没问题,女人却不同意:“大家都在排队,所以我也要排队,这是公平的。” 董馨十分感慨:“这里让我的心变得平静,回头再看看自己在援藏中的不容易,比起藏族人给我的感动真的不算什么。这些故事对孩子也是一种教育。也许人与人之间有时候缺失的就是这种信任和尊重。” | ||
藏族人民对医院深深信任,而医院也用温情回报他们,诚信两个字是连接这一切的纽带。“他们很讲诚信,有时来看病的时候手里也许没有钱,医院会先帮他们治疗,等他们有了钱,一定会回来补交费用的。”
令董馨印象深刻的是一个那曲的小伙子。有一天快下班的时候,这个小伙子来到放射科,“看他的衣着打扮,就知道是磕着长头朝拜的。他说的话我听不懂。他放在桌子上一张单子就走了。”董馨很奇怪,问学生:“阿旺,他不看病吗?”阿旺习以为常地说:“老师,他一定是补交费用的!”阿旺说的见怪不怪。董馨打开单子一看,这竟然是一张两年前的单子。望着小伙子远去的背影,那种虔诚的信仰和质朴的感恩,让董馨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。
这样的感动还有很多。
董馨在当地医院带了很多学生,有一次,大家在一起吃火锅,董馨面前的火锅被碰到了,眼看滚烫的汤就要翻出来。千钧一发之际,坐在她旁边的一个叫次旦央吉的女孩子,飞快地挪过来坐到了董馨身上,火锅的汤泼到了次旦央吉的腿上,烫伤了好大一片,董馨却安然无恙。
还有一次,董馨得了重感冒,深夜喘憋得睡不着。还是细心的次旦央吉发现了情况,及时送她就医。董馨回忆说:“那天晚上如果没有她,我今天可能就回不来了。她明明又瘦又小,可还是坚持背着我就往急诊科跑。”在开往拉萨的救护车上,学生们一路上什么话都不说,只是一直念经,为董馨祈求平安。
就这样,董馨的一颗心慢慢的沉淀在了这片神圣的土地上,她不但和藏区同胞成为了朋友,还爱上了藏面、酥油茶那独有的清香。“也许西藏的经济条件和物质生活,落后于很多内地城市。但那里高寒恶劣的环境,却孕育出纯净的心灵、质朴的情感和坚韧的品格。”
扶持·此身可堪为同胞
藏区人民的善良和淳朴,让董馨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。同事的关怀,学生的照顾,归属感三个字,在董馨心里慢慢生根,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。
有一次,天已经很晚了,董馨正准备睡觉,手术室的其美拉宗来找她,说哥哥被牦牛顶伤腹部,想让她帮忙看看。董馨马上去到医院,分析各项现有的检查结果及影像平片,初步判断病人不排除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可能。病情十分危险,必须马上转诊到上级医院手术。当时已经深夜,但为了一条生命,董馨还是拨通了自治区人民医院援友的电话,当天夜里陪护病人去到市里。途中她一方面及时向上级医院反馈病人情况,一方面和同行的医务人员进行急救处理。赶到自治区人民医院,病人确诊为外伤性多脏器损伤。三个多小时崎岖山路的颠簸,病人未出现出血性休克。手术顺利!
对董馨来说,那只是一次普通的救治。没想到一个月后的一天,那位小伙子带着四个老人来到医院,他对董馨说:“爸爸妈妈特意从牧区来,想给北京来的医生敬献哈达,表达谢意!” 老人真诚的眼神,虔诚的没有一丝杂念。当董馨接过他们献上的哈达时,四位年迈的老人和这个小伙子同时匍匐在地。“我知道这在藏区是很大的礼节,我承受不起!那一天我哭了好久。回北京后,我一直把老人敬献的那条珍贵的哈达挂在我的床头。”
牧民的祝福
“我做的都只是很小的事。”董馨一直把这句话挂在嘴边。她觉得自己能够完成援藏任务,和中关村医院的保障是分不开的。如果说她是勇往直前的一杆热血长枪,医院就是为她披荆斩棘保驾护航的坚实后盾。
当雄县地处偏远,高寒缺氧,经济不发达导致人员流失严重。整个当雄县医院大概有90多人,董馨是唯一具有正高级职称的医生,除了她,只有两个副高级职称,这里不但缺人,更缺人才。
董馨的到来为当雄县医院和中关村医院建立起了一道桥梁。她曾晚上12点多给中关村医院的潘明康副院长、皮肤科姜莉主任、超声科张凤秀主任和眼科李玲主任打电话,因为当雄县医院遇到急诊,情况十分紧急,需要协助。对于中关村医院的院长,以及每一位大夫,无论董馨什么时候发信息给他们,只要说藏区人民有事,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回复帮忙。直到现在,中关村医院依然会经常为当雄县医院进行远程会诊,或帮他们协调医疗资源。
在援藏期间,中关村医院的党委书记陈铮郁发动全院职工给藏区的孩子捐款捐物,董馨代表医院去参加了捐赠仪式。“书记希望通过援藏干部架起一条医院和藏区爱的桥梁。”
“捐助仪式的时候我说,这里凝结着我们医院所有叔叔阿姨对你们的爱,希望你们好好学习,将来你们有人也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,回来服务藏区。很多小孩听了,就说‘我要学医,我将来要去中关村医院学医’。其实他们不知道中关村医院在哪里,但他们知道中关村是海淀区的核心区域,中关村医院一定很棒。两年来,我们医院两次以院党委形式,号召全院党员捐款捐物,送到当地,让我们的援藏干部发给学生。书记说,将来不管我们有没有援派干部,希望这个桥梁架起来以后,就能永远延续下去。”
董馨说,整个医院对藏区都很关怀,每年捐助活动都在七一建党日,有时候医院还没有通知,同事们就主动问起来。“对藏区的爱不是我一个人的情怀,而是整个医院的情怀。虽然我们的力量有限,但我们尽最大的能力,能做多少就做多少。”
起初到西藏,董馨曾想离开,可是藏族同事们却用他们最朴实的关爱和感恩留住了她。“随着时间的延长,和他们朝夕相处日子的增多,更让我确信自己选择来到这里是对的,藏族同胞不仅值得我们去帮扶,更值得我们去尊敬!”
董馨能够感受到同事和学生想要亲近她的羞涩,而她也乐于享受这样的亲近。在藏区,她和学生们一起捡牛粪,用手抓糌粑,去甜茶馆喝甜茶,只要学生们给的东西,她从没有不吃的。“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不是说说而已,别人如何生活是他们的自由,可以不接受,但不可以不尊重。”每当孩子们害怕老师嫌弃地方脏的时候,董馨都会告诉她们,永远不要说“脏”这个字,心灵的纯洁比外表的纯净更难能可贵。
宣讲·我以我言筑桥梁
转眼回到北京一年多,每当看到那条洁白的哈达,董馨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那片土地、那里的人给她的每一种感动和每一种震撼。她想把这种感动和震撼分享给更多的人。今年,她参加了美丽海淀百姓宣讲团。
“一开始我很想说在援藏的时候做了什么,后来想想,比起自己付出了多少,我收获更多的是他们给我的感动。”董馨的宣讲始终围绕着淳朴的藏族人民,讲述着自己和他们之间的温暖故事,这也正是她宣讲的动人之处。
虽然苦,直到今天董馨依然觉得不后悔援藏。藏族人民在董馨眼里,是最善良淳朴,最讲诚信的。他们有信仰,也真的很爱国,只有生活在那里才能感受到当地人的爱国情怀。
宣讲纪实
去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卓嘎和央宗姐妹俩说了一句话,董馨当时眼泪就下来了。“牦牛走过的地方就是祖国的领土。”她们用手工绣国旗,牵着牦牛走到雪山和没人去的地方,把国旗挂在祖国的领土之上。
“所以我从藏族同胞给我的感动这个角度来写我的宣讲稿,整个过程中没有提到我在西藏做了什么。”董馨一直觉得,自己只是个医生,无论做了什么都只是职责,在北京还是在西藏并没有区别 。“作为医生,最重要的是病人能全身心地信任你,把自己的健康乃至生命交给你。我觉得这就是作为一个医生最高的追求了。”
董馨的女儿曾经写过一篇文章,叫《妈妈去援藏》,大概是这样说的:
“其实我到今天都不知道妈妈为什么去援藏。妈妈能支援他们什么呢?妈妈每次发朋友圈,都发她和当地小朋友在一起的照片,难道妈妈爱他们超过爱我吗?
我曾经一度怀疑过。但直到今天,我见到了跟妈妈在西藏学习的姐姐们,我从她们对我关爱的眼神和对妈妈尊重的眼神中,仿佛明白了妈妈在做什么。可能我现在不懂,但长大以后就应该懂了,这应该是成长中妈妈带给我的另一种光环和力量吧。”
董馨在藏区的学生寄来手写的祝福
“虽然我去了一年没有改变什么,但我是用真情去援藏的,尽可能去做我能做的事情。”董馨用这句话结束了采访。“如果你用心爱上那片土地,你会觉得那里有你一生都难以忘怀的记忆,远方有一群淳朴善良的人们一直在心里为你祈祷平安。”
朗读者:汪聪
热爱生活,喜欢花草,喜欢尝试,喜欢多做一些事情,热心公益,希望能多多参与社会~
文、编辑 / 张悦
图片提供 / 董馨
审校 / 朱牧朗玛
更多海淀人物故事
【故事】纪念改革开放暨中关村创新发展40年系列之用友王文京:在时代大潮里坚持做好一件事
【故事】纪念改革开放暨中关村创新发展40年系列之激情燃烧的岁月——巾帼不让须眉王小兰
【故事】63岁部队大院“兵妈妈”蒋蕴香:58年如一日,学雷锋初心不改